99健康网治风剂频道 99健康网治风剂频道 http://www.99.com.cn/ http://img.99.com.cn/images/foot_logo.gif zh-cn service@99.com.cn <![CDATA[ 地黄饮子 ]]>   地黄饮子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方义: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肾藏精主骨,下元虚衰,包括肾之阴阳两虚,致使筋骨失养,故见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能用;足少阴肾脉夹舌本,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故舌强而不能言;阴虚内热,故口干不欲饮,虚阳上浮,故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故足冷;脉沉细数是阴阳两虚之象。此类病证常见年老及重病之后,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

  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味共为君药。配伍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均为臣药。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是为佐药。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

  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组成: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食前温服。

  现代用法:加姜枣水煎服。

  加减:若属痱而无喑者,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地黄饮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运用: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

  地黄饮子的禁忌

  本方偏于温补,故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者,不宜应用。

  地黄饮子的各家论述

  1、原书主治 《圣济总录》卷51:肾气虚厥,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夫中风一证,有真中,有类中。真中者,真为风邪所中也。类中者,不离阴虚、阳虚两条。如肾中真阳虚者,多痰多湿;真阴虚者,多火多热。阳虚者,多暴脱之证;阴虚者,多火盛之证。其神昏不语,击仆偏枯等证,与真中风似是而实非,学者不得不详审而施治也。此方所云少阴气厥不至,气者,阳也,其为肾脏阳虚无疑矣。故方中熟地、巴戟、山萸、苁蓉之类,大补肾脏之不足,而以桂、附之辛热,协四味以温养真阳;但真阳下虚,必有浮阳上僭,故以石斛、麦冬清之;火载痰升,故以茯苓渗之;然痰火上浮,必多堵塞窍道,菖蒲、远志能交通上下而宣窍辟邪;五味以收其耗散之气,使正有所归;薄荷以搜其不尽之邪,使风无留着;用姜、枣者,和其营卫,匡正除邪耳。

]]>
<![CDATA[ 小定风珠 ]]>   小定风珠

  方义:方中鸡子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晶,能滋补阴液而熄内风;龟版、淡菜滋阴潜阳,并能降逆平冲;童便滋阴降火。合用而有滋阴潜阳,熄风降逆之效。

  小定风珠的用法用量

  组成:鸡子黄1枚(生用),真阿胶6克,生龟版18克,童便1杯,淡莱9克。

  用法:上药用水一升,先煮龟版、淡菜,得400毫升,去滓,入阿胶,上火烊化,再入鸡子黄搅匀,冲入童便,顿服之。

  小定风珠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潜阳,熄风降逆。

  主治:治温邪久羁下焦,消烁肝肾阴液,虚火上冲,发为痉厥呃忒,脉细而劲者。

]]>
<![CDATA[ 阿胶鸡子黄汤 ]]>   阿胶鸡子黄汤

  方歌: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动风此方保。

  方义:本方是用于滋阴熄风之剂,适宜于肝风内动而属于阴虚血亏者。若阴血既亏,则筋脉失其荣养;因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阿胶、鸡子黄滋阴血,熄风阳,为君药,以养血滋阴。生地、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熄风,为臣药。钩藤、石决明、牡蛎平肝潜阳熄风;茯神木平肝安神,共为佐药。络石藤舒筋通络,为使药。

  阿胶鸡子黄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陈阿胶(烊冲)6g,生白芍9g,石决明15g,双钩藤6g,生地12g,清炙草2g,生牡蛎12g,络石藤9g,茯神木12g,鸡子黄(先煎带水)2个。

  用法:水煎服。

  阿胶鸡子黄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主治: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筋脉拘急,手足瘛瘢,心烦不寐或头目眩晕,舌绛少苔,脉细数。

  运用:以筋脉拘急,手足瘛疭,舌绛苔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阿胶鸡子黄汤的相关论述

  《重订通俗伤寒论》:血虚生风者,非真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瘛疭。类似风动,故名日内虚暗风,通称肝风。温热病末路,多见此症者,以热伤血液故也。方以阿胶、鸡子黄为君,取其血肉有情,液多质重,以滋血液而息肝风。臣以芍、草、茯神木,一则酸甘化阴以柔肝,一则以木制木而息风。然心血虚者,肝阳必亢,故佐以决明、牡蛎介类潜阳。筋挛者络亦不舒,故使以钩藤、络石通络舒筋也。此为养血滋阴,柔肝息风之良方。

]]>
<![CDATA[ 三甲复脉汤 ]]>   三甲复脉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麻仁9克,生牡蛎15克(先煎),生鳖甲24克(先煎),生龟板30克(先煎)。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三甲复脉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潜阳。

  主治:温邪深入下焦,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甚或心胸疼痛,脉象细促者。

  三甲复脉汤的各家论述

  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版名之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淬补,心之本体欲失,然大动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版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
<![CDATA[ 大定风珠 ]]>   大定风珠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方义: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养阴柔肝;龟版、鳖甲、牡蛎育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功。

  大定风珠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版12克,干地黄18克,麻仁6克,五味子6克,生牡蛎12克,麦冬18克(连心),炙甘草12克,鸡子黄2枚,鳖甲12克(生)。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匀,分三次服。

  加减: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大定风珠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养液,柔肝熄风。

  主治:主下焦温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
<![CDATA[ 天麻钩藤饮 ]]>   天麻钩藤饮

  方歌: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神良。

  方义: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

  天麻钩藤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天麻9g,川牛膝、钩藤各12g,石决明18g,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加减: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天麻钩藤饮的功效主治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运用: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天麻钩藤饮的相关论述

  1.原书主治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 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若以高血压而论,本方所用之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安神,降压缓痛之功。

]]>
<![CDATA[ 建瓴汤 ]]>   建瓴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怀山药30克,怀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轧细),生龙骨18克(捣细),生牡蛎18克(捣细),生怀地黄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

  用法:磨取铁锈浓水,煎上药服。

  加减:方中赭石必一面点点有凸,一面点点有凹,生轧细用之方效。若大便不实者去赭石,加建莲子(去心)三钱。若畏凉者,以熟地易生地。

  建瓴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舌强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不遂,脉弦长而硬。

]]>
<![CDATA[ 镇肝熄风汤 ]]>   镇肝熄风汤

  方歌: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方义: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盛,则心中烦热;肝阳偏亢,气血随之逆乱,遂致卒中。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治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晶,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

  镇肝熄风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30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板(捣碎)、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捣碎)、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

  加减: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不能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镇肝熄风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运用: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镇肝熄风汤的禁忌

  若属气虚血瘀之风,则不宜使用本方。

  镇肝熄风汤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衷中参西录》卷7: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瞩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2.方论选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卷7: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版、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从前所拟之方,原止此数味,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问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此弊。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有折其反动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

]]>
<![CDATA[ 蚱蝉汤 ]]>   蚱蝉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干蚱蝉7枚(微炙),白鲜皮1两,钩藤1分,细辛(去土)1分,川芎(锉,微炙)1分,天麻1分,牛黄(别研)1分,蛇蜕5寸许(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同牛黄拌匀。

  用法:每服1钱,加水8分,入人参、薄荷各少许,煎5分,去滓,稍热服。

  蚱蝉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诸风痫,胸中痰盛。

]]>
<![CDATA[ 蚱蝉散 ]]>   蚱蝉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蚱蝉15克(去翊、足,微炒),茯神15克,龙齿23克(细研),麦门冬15克(去心,焙),人参23克(去芦头),钩藤15~23克,牛黄6克(细研),蛇蜕皮17厘米(烧灰),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捣细罗为散,入龙齿、牛黄,合研均匀。每服以新汲水调下1,5克,量儿大小加减。

  蚱蝉散的功效主治

  主治:小儿风热惊悸。

]]>
<![CDATA[ 钩藤饮 ]]>   钩藤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钩藤1.5克,蝉蜕、防风(去芦)、人参、麻黄(去节)、白僵蚕(炒)、天麻、蝎尾(去毒,炒)各0.9克,甘草(炙) 川芎各0.5克。

  用法:上药细切,作一服。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钩藤饮的功效主治

  主治:小儿脾胃气弱,呕吐泄泻,致成慢惊。

]]>
<![CDATA[ 羚角钩藤汤 ]]>   羚角钩藤汤

  方歌: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方义:本方治证为热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邪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由于热灼阴伤,热极动风、风火相煽,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辅以增液舒筋,化痰宁心之法。

  方中羚羊角,清泄肝热,熄风止痉之效颇佳,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两药相合,凉肝熄风,共为君药。桑叶、菊花辛凉疏泄,清热平肝熄风,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本草经流》说:菊花专制肝木,故为祛风之要药。热极动风,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生地、白芍药、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阴,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药物与羚羊角、钩藤等清热凉肝熄风药并用,标本兼顾,可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功;邪热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贝母、鲜竹菇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故为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

  羚角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双钩藤三钱,后入(9g),霜桑叶二钱(6g),滁菊花三钱(9g),鲜生地五钱(15g),生白芍三钱(9g),川贝母四钱,去心(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茯神木三钱(9g),生甘草八分(3g)。

  用法:水煎服。

  羚角钩藤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
<![CDATA[ 消风汤 ]]>   消风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川芎9g,荆芥9g,防风9g,羌活9g,薄荷6g,细辛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疼痛甚者,加僵蚕6g,菊花12g;高血压,加夏枯草15g,决明子12g。

  消风汤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三叉神经痛。

]]>
<![CDATA[ 青州白丸子 ]]>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

  组成南星壹(生用,二两),白附子(二两),川乌头(去皮脐,半两),半夏(好白者水浸洗过,七两)。

  用法:上碾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末出者,更以手揉令出,以滓更研,再生绢袋摆净为度。于磁盆中日晒夜露,每旦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青州白丸子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男子妇人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

  青州白丸子的不同处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青州白丸子

  【药方名称】青州白丸子

  【处方】半夏(白好者,水浸洗过,生用)210克,川乌头(去皮、脐,生用)15克,南星(生)90克,白附子(生)60克。

  【制法】上药捣碎,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晨,更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祛风痰,通经络。治风痰入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以及小儿惊风,大人头风,妇人血风。

  【用法用量】初服5丸,加至15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如瘫缓风,以温酒下20丸,日三服,至三日后,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三五日,呵欠是应。常服10粒已来,永无风痰隔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下2~3丸。

  【注意】痰热内闭者禁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
<![CDATA[ 拨云退翳丸 ]]>   拨云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密蒙花、蒺藜(盐炒)、菊花、木贼、蛇蜕、蝉蜕、荆芥穗、蔓荆子、薄荷、当归、川芎、黄连、地骨皮、花椒、楮实子、天花粉、甘草。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拨云退翳丸的功效作用

  功效:散风清热,退翳明目。

  主治:用于风热上扰所致的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拨云退翳丸的禁忌

  1、忌辛辣食物。

  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
<![CDATA[ 明目上清丸 ]]>   明目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用法: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

  明目上清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主治:用于暴发火眼。

  明目上清丸的禁忌

  1.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暴发火眼,表现为眼白充血发红,怕光、流泪、眼屎多,易起变证,常有角膜疾患并发,如出现头痛眼痛、视力明显下降,并伴有呕吐、恶心,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应用本药时一般应配合治疗暴发火眼的外用眼药,不能仅用本药。

  4.服用三天后症状未改善者,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CDATA[ 木瓜丸 ]]>   木瓜丸用法用量

  组成: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狗脊、牛膝、鸡血藤、海风藤、人参、制川乌、制草乌。

  用法:口服,每次30丸,每日2次。

  木瓜丸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痠软。

  木瓜丸的禁忌

  1.孕妇禁用。

  2.风湿热痹者忌服。

]]>
<![CDATA[ 玉真散 ]]>   玉真散

  方歌: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方义:破伤风的成因,系因风毒自皮肉破损处侵入而成。风毒侵入经脉,以致营卫不通,痰浊阻滞,加之邪传入里,外风引动肝风,故见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亦为风动之象。故治宜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方中以白附子、天南星为君,两者辛温,均善祛风化痰,定搐止痉,为治破伤风之要药。羌活、白芷、防风辛散疏风,其中羌活、防风可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合而用之,共助君药疏散经络中之风邪,为臣药。天麻熄风止痉,既助白附子、天南星祛风止痉之力,又兼顾到外风引动内风之病机,是为佐药。热酒与童便善通经络,行气血,为引经之使药。综观全方用药,以疏散为主,祛风之力较强,用于破伤风,有风散搐定之功。

  玉真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白附子、天南星、天麻、白芷、防风、羌活。

  用法: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并外敷患处。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比例酌定。

  玉真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运用:本方为治疗破伤风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创伤史,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玉真散的禁忌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易耗气伤津,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肝经热盛动风者忌用;孕妇禁用;白附子、生天南星均有毒性,不得过量或久用。

  玉真散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外科正宗》卷4: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2.方论选录 《外科正宗》:破伤风,因皮肉损破,复被外风袭入经络,渐传入里,其患寒 热交作,口噤咬牙,角弓反张,口吐涎沫;入阳则身凉自汗,伤处反为平陷如故,其毒内收矣。当用万录丹发汗,令风邪反出,次以玉真散患上贴之,得脓为效。

]]>
<![CDATA[ 醉仙汤 ]]>   醉仙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羌活1钱(小儿7分),防风1钱(小儿7分),柴胡1钱(小儿7分),苍术1钱(小儿7分),白芷1钱(小儿7分),川芎1钱(小儿7分),当归1钱(小儿7分),生地1钱(小儿7分),黄柏(盐水炒)1钱(小儿7分),牛膝1钱(小儿7分),杜仲(盐水炒)1钱(小儿7分),香附(醋炒)1钱(小儿7分),白茯苓1钱(小儿7分)。

  用法:上用醇黄酒1碗,水1碗,煎至1碗,加食盐7厘搅匀,温服。如能饮者,再饮酒2-3杯。

  加减:如小儿患者,上药各用2.1克。有云翳,加白蒺藜、木贼;羞明,加天麻。

  醉仙汤的功用主治

  主治:中年后气血渐衰,患时行目疾,用寒凉药过多,目疾愈后,神光渐减,视物皆花。

]]>
<![CDATA[ 五虎追风散 ]]>   五虎追风散用法用量

  组成:蝉蜕1两,天南星2钱,明天麻2钱,全虫(带尾)7个,僵蚕(炒)7条。(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1钱=4.15克,)。

  用法:水煎服。用黄酒2两为引。服前先将朱砂面5分冲下,每服后五心出汗即有效。但出汗与否,应于第2日再服,每日1付,服完3付后,第2日用艾灸伤口。

  五虎追风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有袪风痰、止痉搐之功。

  主治: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

]]>
<![CDATA[ 消风散 ]]>   消风散

  方歌: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方义:本方所治之风疹、湿疹,是由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故见皮肤瘙痒不绝、疹出色红、或抓破后津水流溢等。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清热除湿之法。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故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之辛散透达,疏风散邪,使风去则痒止,共为君药。配伍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为湿邪而设;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是为热邪而用,以上俱为臣药。然风热内郁,易耗伤阴血;湿热浸淫,易瘀阻血脉,故以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佐。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为佐使。

  消风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风热偏盛而见身热、口渴者,宜重用石膏,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而兼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湿;血分热重,皮疹红赤,烦热,舌红或绛者,宜重用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消风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运用: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为辨证要点。

  消风散的禁忌

  若风疹属虚寒者,则不宜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
<![CDATA[ 止痉散 ]]>   止痉散用法用量

  组成:全蝎、蜈蚣。

  止痉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镇痉,通络止痛。

  主治:乙脑抽搐不止。

  止痉散如何鉴别

  止痉散与牵正散比较,减白附子、僵蚕而增蜈蚣。蜈蚣辛温有毒,性善走窜,截风定搐,为祛风止痉之要药,与全蝎相配,则止痉之效更显,宜于肝风内动之抽搐痉厥;而牵正散则祛风化痰之力较著,宜于风痰阻络之口眼喁斜。

]]>
<![CDATA[ 牵正散 ]]>   牵正散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方义: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邪引动内蓄之痰浊,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隧不利,筋肉失养,则弛缓不用;无邪之处,气血运行通畅,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喁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

  方中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君。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共为臣药。用热酒调服,以助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以为佐使。

  牵正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g,日服2-3次,温酒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加减: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白芷等以辛散风邪;病久不愈者,酌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牵正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喁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运用:本方是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卒然口眼喁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牵正散的禁忌

  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宜慎。

]]>
<![CDATA[ 大活络丹 ]]>   大活络丹

  方义: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赤芍、熟地黄补气生血以培本,收扶正祛邪之效,为主药,辅以虎胫骨、何首乌、龟甲、骨碎补以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麻黄、细辛、葛根、肉桂、草乌、附子既散在表之风邪,又逐在里之冷湿;威灵仙、羌活、防风、两头尖、白花蛇、乌梢蛇透骨搜风,通络止痛;乳香、没药、血竭、松脂活血散瘀,舒筋止痛;香附、木香、乌药、青皮、沉香、丁香、藿香、白豆蔻仁理气和中,畅通气血;黄芩、黄连、大黄、贯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犀角、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定惊;麝香、冰片、安息香芳香开窍,通经达络;天麻、僵蚕、天南星、地龙、全蝎平肝潜阳,化痰熄风;牛黄清心凉肝,豁痰熄风。全方配伍共奏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化痰熄风之功,为攻补兼施之剂。

  大活络丹用法用量

  组成: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麻黄、贯众、甘草(炙)、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60克,细辛、赤芍(去油)、没药(去油)、丁香、乳香(去油)、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附子(制)、黄芩(蒸)、茯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克,防风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血竭21克,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克,牛黄、冰片各4.5克,人参90克。

  用法:此药为蜜丸制剂,每丸重3克。口服每服1丸,每日两次,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

  大活络丹的功用主治

  主治:主治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内蕴痰热,外受风邪,中风瘫痪,口眼斜,语言蹇涩,昏迷不醒;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风湿痹痛,经久不愈,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筋脉拘挛,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或平素痰盛,复因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闭清窍,突然昏厥,呼吸气粗,喉有痰声,即痰厥昏迷者;或胸阳不振,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胸部憋闷,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气短,即胸痹心痛等证。

  大活络丹的禁忌

  忌生冷油腻,忌气恼寒凉。感冒发烧、孕妇忌服。

]]>
<![CDATA[ 小活络丹 ]]>   小活络丹

  方歌: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方义:本方证乃风寒湿邪与瘀血痰浊阻滞经络所致。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日久不愈,气血不得宣通,营卫不畅,津凝为痰,血停为瘀,经络痹阻,故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为风邪偏盛之征;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为风寒湿邪与痰瘀交阻之佐证。能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者,盖因其亦为湿痰死血阻滞经络也。方中制川乌、制草乌辛热峻烈,善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止痛力宏,故用以为君。天南星辛温燥烈,祛风散寒,燥湿化痰,能除经络之风湿顽痰而通络,为臣药。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以化经络中之瘀血;地龙善行走窜,功专通经活络,共为佐药。诸药合用,相辅相成,使经络之风寒湿得除,痰瘀得去,则经络通畅而诸症自解,故以活络名之。

  本方制丸为用,取丸者,缓也,亦即治之以峻,行之以缓之理。因风湿痰瘀阻于经络,非短时所为,虽需峻利之品搜剔,但亦不可过猛,否则非但有形之邪难除,反易耗伤正气。以酒送服者,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

  小活络丹的用法用量

  组成:天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各180g,乳香(制)65g,没药(制)65g。

  用法:研细末,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每次1丸,每曰2次,空腹时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川乌、草乌先煎30分钟。

  加减:若见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秦艽以祛风止痛;腰腿沉重而痛者,加苍术、防己以去湿通经;肢节冷痛为主者,可加肉桂,并重用川乌、草乌以逐寒湿。

  小活络丹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①风寒湿痹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

  ②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运用:本方为治疗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而致痹证或中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小活络丹的禁忌

  方中川乌、草乌毒性较大,不宜过量;若作汤剂,宜久煎。

]]>
<![CDATA[ 大秦艽汤 ]]>   大秦艽汤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芩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方义:本方所治乃风邪中于经络所致。多因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经络不畅,加之血弱不能养筋,故口眼喁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外袭,邪正相争,故或见恶寒发热、脉浮等。治以祛风散邪为主,兼以养血、活血、通络为辅。

  方中重用秦艽祛风通络,为君药。更以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加强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语言与手足运动障碍,除经络痹阻外,与血虚不能养筋相关,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血,故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大秦艽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秦艽90g,甘草、川芎、当归、石膏、川独活、白芍药各60g,细辛15g,川羌活、防风、黄芩、吴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各30g。

  用法:上十六味,锉。每服30g,水煎,去滓,温服。

  加减: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之晶,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如遇天阴,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钱同煎。

  大秦艽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运用:本方是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大秦艽汤的禁忌

  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可使用。

  大秦艽汤各家论述

  1、原书主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1: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此方主之。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兼而治之。用秦艽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所以去胃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之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之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芍药、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
<![CDATA[ 菊花茶调散 ]]>   菊花茶调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菊花,川芎,荆芥,细辛,甘草,防风,白芷,薄荷,羌活,僵蚕,蝉蜕。

  用法:上研为末。每服6克,食后茶清调服。

  菊花茶调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主治: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微黄,脉浮者。

  菊花茶调散的不同处方

  菊花茶调散处方一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菊花茶调散

  【药方名称】菊花茶调散

  【处方】菊花2两,川芎2两,荆芥穗2两,羌活2两,甘草2两,白芷2两,细辛1两(洗净),防风(去芦)1两半,蝉蜕5钱,僵蚕5钱,薄荷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菊花茶调散处方二

  《不居集》下集卷二:菊花茶调散

  【药方名称】菊花茶调散

  【处方】菊花1钱,僵蚕3分。

  【功能主治】风热上攻。

  【用法用量】加入川芎茶调饮合服。

  【摘录】《不居集》下集卷二

]]>
<![CDATA[ 苍耳子散 ]]>   苍耳子散处方一

  《重订严氏济生方》: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别名】芷夷散(《医学入门》卷七)、辛夷散(《仙拈集)卷二)。

  【处方】辛夷仁15克,苍耳子7.5克,香白芷30克,薄荷叶1.5克。

  【制法】上药晒干,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风邪,通鼻窍。主风邪上攻,致成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现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葱茶清调服。

  【注意】鼻渊久治不愈,转为虚证者不宜使用。

  【备注】方用苍耳子宜通鼻窍,散风止痛,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祛风宜肺。诸药合用,具有散风邪,通鼻窍之功。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苍耳子散处方二

  《赤水玄珠》卷二十九: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根3两5钱,乌梅5个,带须葱3根。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用酒2钟,煎至1钟,热服。出汗后不散,然后用胜金散。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苍耳子散处方三

  《证治宝鉴》卷十: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薄荷、白芷、细辛、南星、半夏、酒芩、荆芥。

  【功能主治】鼻渊,鼻流清涕而臭。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苍耳子散处方四

  《济生》卷五: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别名】芷荑散、芷辛散、辛夷散、苍耳草散、苍耳子散

  【处方】辛夷仁半两,苍耳子2钱半,香白芷1两,薄荷叶半钱。

  【制法】上晒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

  【用法用量】芷荑散(《医学入门》卷七)、芷辛散(《古方选注》卷下)、辛夷散(《仙拈集》卷二)、苍耳草散(《便览》卷一)、苍耳子散(《良方集腋》卷上)。本方改为丸剂,名苍耳丸(见《医便》卷三)。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凡头面之疾,皆由清阳不升,浊阴逆上所致。白芷主手足阳明,上行头面,通窍表汗,除湿散风;辛夷通九窍,散风热,能助胃中清阳上行头脑;苍耳疏风散湿,上通脑顶,外达皮肤;薄荷泄肺疏肝,清利头目;葱白升阳通气;茶清苦寒下行,使清升浊降,风热散而脑液自固矣。

  【摘录】《济生》卷五

  苍耳子散处方五

  《证治宝鉴》卷十二: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威灵、羌、独、通、当归、白芷、半、防风、苡仁、栀子、苍、苓、泽。

  【功能主治】手足麻痹,臂痛不举。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二

  苍耳子散处方六

  《古今医鉴》卷十五: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子1钱,金银花1钱,皂角刺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蛇床子5分,天麻5分,前胡5分,土茯苓3钱,牙皂3钱,甘草3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杨梅疮,己服轻粉,愈后发鹅掌风,手发癣,或手掌上皮退一层,又退一层,生生不绝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川椒1撮,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苍耳子散处方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重午日采,晒干)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辟瘴疠瘟疫时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井花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苍耳子散处方八

  《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圣济总录》: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珍珠(研)1分,桂(去粗皮)1分,鸡子2枚(去壳,炒令黑色,研),苍耳(晒干)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辟瘟疫疠。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用井花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引《圣济总录》

  苍耳子散处方九

  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引《仁存方》: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花、苍耳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风瘙,隐疹,身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豆淋酒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引《仁存方》

  苍耳子散处方十

  《普济方》卷三○七: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白矾2两(研),大麻黄5两(锉),苍耳茎叶5两(锉)。

  【功能主治】蛇螫人,窍出血。

  【用法用量】用水1斗,煮至6升,去滓,下白矾末,温浸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苍耳子散处方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苍耳散

  【药方名称】苍耳散

  【处方】苍耳子2-7粒,露蜂房1两,曲头棘刺2-7枚,绯帛方5寸,乱发一团如鸡子大,青蒿2-7茎,丹砂1分(研,别入)。

  【制法】上药将六味锉碎,于熨斗内烧灰,细研为散,入丹砂末和匀。

  【功能主治】疔肿徐敷诸药后,如犯触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
<![CDATA[ 川芎茶调散 ]]>   川芎茶调散处方一

  《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川芎茶调散处方二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四两),荆芥穗(四两),细辛(去心,一两),白芷(一两),甘草(一两),羌活(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川芎茶调散处方三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处方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川芎茶调散处方五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8两,川芎4两,荆芥(去梗)4两,香附子(炒)8两(别本作细辛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半,白芷2两,羌活2两,甘草(爁)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头目。主偏正头痛,伤风壮热,肢体烦疼,风热隐疹。

  【用法用量】茶调散(《得效》卷十)、茶调汤(《医方类聚》卷八十二引《经验良方》)、川芎茶调饮(《不居集》下集卷二)。

  【各家论述】《医林纂要》:薄荷辛寒,轻虚上浮,上清头目之风热,旁搜皮肤之湿热,中去肝胆之虚热,下除肠胞之血热,此用以为君药,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也。荆芥辛苦温,上行祛头目之风,除经隧之湿,去血中之风湿郁热,此以佐薄荷而为臣。芎穷甘辛,行血中之气,排筋骨之湿,上通巅顶,下彻血海,为厥阴肝经表药;羌活苦辛,此以祛太阳之风热;白芷辛温,此以祛阳明之风热;防风辛甘,缓肝补肝,以防风淫之内侵,故曰防风,其祛风不拘经络,无所不到;细辛辛温,达肾气,使上行以清耳目,主治少阴头痛;甘草以补土和中;茶叶甘苦寒,轻清上浮,能升清阳于上,而降浊阴于下,聪明耳目,开爽精神,虽非风药,而能助诸药,以散风除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偏头痛:作者用《局方》川芎茶调散原方治疗126例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83.3%。患者偏头痛为阵发性,可以固定或交替发作,右侧多于左侧,且都伴有神经忧郁状态。

  【摘录】《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川芎茶调散处方六

  《银海精微》卷上: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石决明1两,木贼1两,石膏1两,炒荆芥1两,菊花1两,薄荷叶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热泪,眼弦湿烂。

  【用法用量】每服2-3钱,食后茶送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川芎茶调散处方七

  《医学心悟》卷四:川芎茶调散

  【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酒拌)1两,荆芥1两,白芷1两,桔梗(炒)1两,甘草1两,黄芩(酒炒)1两,川贝母(去心)1两,黑山栀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窍清热。主鼻渊,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陈松萝细茶调下,1日3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