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
性味:味苦、微辛,性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的叶。
形态特征: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
炮制:全年皆可采收,以夏季采收者为多。采下后晒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把,再晒至足干。此法所得成品不易破碎,质量较好。亦有拾取自然落叶晒干者,其色较紫。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
主治:肺热痰嗽,阴虚劳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热呕哕,妊娠恶阻,小儿吐乳,消渴及肺风面疮。
入汤剂,需包煎。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证禁服。
1、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钱半,叭旦杏仁二钱,陈皮二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滇南本草》)
2、治肺热咳嗽,枇杷叶9g,桑白皮12g,黄芩6g,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3、治风热咳嗽,枇杷叶、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4、治肺风咳逆,干枇杷叶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叶5片。水煎,冲红糖,早晚顿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干枇杷叶(去毛)9g,干桑叶9g,茅根15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1、《本草经集注》:“其叶不暇煮,但嚼食,亦差。人以作饮,则小冷。”
2、《新修本草》:“用叶须火炙,布拭去毛。不尔,射人肺,令咳不已。”
(责任编辑:吴紫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