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脱落的过程一般不疼,但伴随着乳牙开始脱落,孩子们的“六龄齿”也就长出来了,这时可能会造成牙龈肿胀,使孩子抱怨牙痛。如果孩子疼痛得比较严重,需要去看牙医,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消炎止痛等。
新萌出的恒牙可能没有乳牙那么白,但这种差别细微到几乎没有人会注意。而且,不要惊讶于孩子们新长出的“大牙”似乎与他们的脸庞很不协调,因为,他们的头还会继续发育,而恒牙则不会再长了。换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孩子可能会抱怨没法嚼东西,但即使他吃饭不香,也要保证合理均衡的饮食,这时父母可以做一些蔬菜汤、肉汤等容易咀嚼吞咽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所需,同时,鼓励他坚持刷牙,清洁口腔。
儿童从6岁左右到12岁期间,乳牙会陆续发生理性自动脱落,到12岁左右就会全部被恒牙替代。孩子以后的牙齿是否整齐健康,与换牙期的日常护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小编建议在小孩换牙期间,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孩子顺利度过换牙期,长出一口漂亮健康的牙齿。下面是换牙期儿童牙齿日常护理的五大关键。
关键一:重视乳牙龋病。5岁前的龋齿大多发生在咬合面上,而替牙期牙齿清洁不干净,食物残渣残留牙缝的话,两牙之间就会开始烂牙。很多父母忽视孩子的乳牙龋病,认为乳牙反正要脱落,不会影响恒牙。其实,乳牙龋坏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恒牙生长甚至带来恒牙严重畸形。
关键二:恒牙萌出。乳牙不掉需拔除一般恒牙萌出前,乳牙会自动脱落,但有些孩子会出现恒牙已经长出来,而相应的乳牙却顽固如初不肯“让位”的情况,迫使恒牙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林医生指出,出现双层牙时,应把乳牙拔掉,否则会令牙齿排列不整、咬合不正。
关键三:饮食均衡。据了解,现在多数小孩出现“双层牙”的原因主要是饮食过于精细,牙齿咀嚼功能下降,颌骨发育较差。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因此,家长应当让孩子多进食蔬果,如芹菜、花生、苹果、甘蔗等耐嚼食物。
关键四:让孩子改掉舔牙齿等坏习惯。儿童换牙期较长,一般需要6~7年,在这较长期间里,如果儿童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咬唇、舔唇、咬舌、伸舌、吮指、咬指甲等,可造成牙列不齐、咬合错乱和面部不对称等畸形,影响牙齿功能和面部美观。所以,要时刻注意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习惯。如果存在自己不能纠正的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关键五:口腔清洁要做好。要特别注意的是牙齿的保养,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已出现牙齿拥挤、扭转或牙间隙过大,或发生龋齿等齿病者,应及时就诊。
人的牙齿有乳牙和恒牙两个阶段。乳牙期贯穿了幼儿和儿童阶段,而在接替乳牙的恒牙却几乎能够陪伴人走完一生。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
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过早:一般孩子们第一颗牙齿的脱落时间在5-7岁之间,如果在4岁前就有牙掉下来,这通常是身体的内部原因造成的,也许是系统的原因,也可能只是口腔局部的原因,如代谢紊乱或牙牙周疾病等。牙龈炎在孩子们中间比较常见,但牙周疾病造成牙骨损伤的非常罕见,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乳牙早脱,以保护剩余的乳牙。因为,它为恒牙的正常生长打好基矗早期的诊断有利于医生采取有效措施,以使恒牙能够正常萌出和排列。
过晚:如果孩子已经过了7岁而还没有一颗牙齿脱落,应带他去医院口腔科检查。一般医生会通过做x光片来检查恒牙是否埋伏在牙床里面或存在什么发育上的问题。换牙的推迟一般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大的影响,相反,有的医生还认为恒牙在牙龈下“孕育”较长时间,倒可以让它们先天发育强壮,能够较顺利地突破牙床的“禁锢”。
牙齿从牙根开始松动到真正掉下来,通常会持续几个月,而且是在不注意的时候自己掉下来,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但也有的牙就像有一条线拴着,总也不掉,此时可能就会影响咀嚼,或者让孩子觉得不愉快。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试着转转它,假使牙根完全脱离了,轻微的旋转就会让它掉下来,但切不可勉强,更不能猛拉,因为如果牙根只有一半脱离,强拉的后果很容易造成损伤和感染。
1、要经常关注宝宝的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情况,定期带宝宝看牙医,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2、要每天督促宝宝刷牙,夜晚临睡前的那次最好由大人帮忙刷,特别是双排牙比较难清洁,最容易导致龋齿。还有六龄磨牙也不容易刷到,因为长在口腔的最里面,要选用儿童专用的牙膏和牙刷,牙刷头要尽量小一点,要不然伸到最里面的时候宝宝容易呕吐。除了刷牙,宝宝每次吃完食物最好漱一下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3、宝宝换牙期间要多吃含纤维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等等,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咀嚼运动牵动面部及眼肌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床,颌骨和面骨的发育,既健康又美容。这一点不光是适用于宝宝,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吃的食物日趋精细,其实对于牙齿的健康是不利的,智慧齿(也叫第三磨牙)的退化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要时不时吃些坚硬耐磨的食物,让牙齿和口腔及其附近的肌肉得到应有的锻炼。
4、要加强宝宝的钙质吸收,督促宝宝多吃含钙质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芝士,豆腐,罐头鱼等等,同时要摄取足够的维他命C和D,因为这两种维他命对于钙质的吸收有帮助。
5、要尽量避免宝宝睡觉时用口呼吸(通常是由于扁桃体肥大或者鼻腔疾病引起鼻子呼吸不畅造成),因为气流从口腔通过时,上颚受到向上的压力而不能正常向下发育,导致上颚向上隆起,上牙弓的左右两侧随之变窄,前部向前突出,结果萌出的门牙不仅向前倾斜,还会排列错乱,形成豁牙。
6、要及时纠正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吐舌咬舌,咬手指头或铅笔,用舌头舔牙齿等等,这些坏习惯都会影响宝宝牙齿的生长,导致牙齿变形。
7、要特别保护宝宝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颗恒磨牙---六龄磨牙,因为它对整个口腔的牙齿有定位和定高的作用,对宝宝颌骨和面部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对于其它恒牙的萌出以及排列整齐与否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8、要经常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尽量防止外伤导致牙齿缺失。
儿童脊柱侧弯怎么办
1、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造成的。
心疼孩子,对父母来说,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记得有一个小故事说,让一对父母看幼儿园孩子,哪个最好看,这对父母看了又看,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可见天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态度了。爱孩子没有错,但是一味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逐渐学会了利用父母的弱点,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对父母的教育来说,这是一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助长孩子们的暴躁性格。如一个小孩想有某某东西,但是父母并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孩子就大声哭闹,闹的大人心烦,于是就说,“好了好了。别哭了,烦死了,给你买。”虽然暂时制止了孩子的哭闹,但是在孩子心里留下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还可以用这个招数。
2、孩子经常遭受挫折造成的。
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的主因之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都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他们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这个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这个时候孩子发脾气最容易指向一个人——自己的父母,因为最亲的人,是最能接受自己的人。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常常发现孩子怎么无缘无故朝自己发火了的真正原因了。
3、父母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
很多父母、或者老师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身边的孩子会模仿他们,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这好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一样,孩子在大人潜移默化的“坏脾气”影响下,逐渐也养成了相似的性格。所以说,很多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孩子在大人身上,既学到了好的一面,也同时拥有了不好的一面。
4、孩子身体劳累疲倦。
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睡眠不够,长期下来体力不足以支持过久,身体疲累,令人容易发怒。
5、生理健康问题。
身体不适、生病了都会影响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一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还有在生病期间,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他极端不适应,于是也会发脾气。
6、饮食状况不合理。
据科学研究证明,一些食物的过量摄入也会引起性格的改变,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如经常喝糖分高的饮料、经常食用巧克力等。
7、先天气质、血型的影响。
如胆汁质的孩子就容易发脾气。
总结以上原由,父母们应该多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应该了解孩子发脾气与他内心需要之间的关系,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们的这种反应方式是不会被周围欢迎和接纳的,需要改正。
如果注意观察可能会发现,很多宝宝从出生后的几个月起会表现得“脾气见长”,而且直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前都会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一、1岁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而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的典型行为:
1.开始认知语言,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但是他们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明白“不”的含义,也不知道昨天妈妈说的“不”到了今天还适用。
2.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如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
3.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马上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待简直是太困难的事情了。他们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二、2岁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被自己情绪的巨大波动和起伏所占据。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他们的典型行为:
1.不断地对外界作出一些尝试,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他们会这样想:“如果我就是不穿鞋会怎么样呢?”
2.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
3.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三、3岁大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过任性来表现的。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典型行为:
1.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们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们也愿意去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合作。
2.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了。举个例子来说,淘气将导致受到惩罚,表现好就会得到父母的奖励。
3.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经常发生。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过,他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应付挫折了。
四、4岁大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断发展。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他们的典型行为:
1.更加专注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
2.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强烈的方式来抱怨。
3.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
五、5岁大的孩子他们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和规则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依据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识去做事。他们的典型行为:
1.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2.五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
3.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一、1岁大的孩子
1.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说话的态度是坚定的,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2.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
保证家里的一切设施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摆放的,把容易摔碎的东西都收起来。如果孩子拿了一个他不该拿的东西,父母就赶紧把这个东西拿走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3.可以用安慰和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使他停止哭闹。
如果你1岁半的孩子使劲挣扎就是不愿意被“卡”在他的小餐椅里,那么你最好安慰他,告诉他你知道他不喜欢被安全带绑起来,也不喜欢用小桌面卡住小椅子使他不能动弹,但是必须这样做。然后把你的孩子放在椅子上,用其他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
二、2岁大的孩子
1.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
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只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试探你。
2.帮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绪。
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导他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气愤,而且要向孩子解释:“我们不打人,打人会使别人受伤的。”
3.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
有时可以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更不能妥协,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不主张处罚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但是可以把哭闹的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三、3岁大的孩子
1.用实践的方法来教导孩子。
也就是说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为他没有坚持到底完成这项工作而惩罚他,而是要简单地向孩子介绍这项工作后就让他着手去做,并对他的每个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
2.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结束以前要作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双手交叉不摸东西等着开饭。
3.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
虽然3岁的孩子已经发育到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的折磨为好,尽早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四、4岁大的孩子
1.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结束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
事先给孩子一个提示,让他明白游戏快要结束了,以免过一会儿发生强烈的对抗。如果时间不是十分紧迫,并不需要非得马上就开始做,那么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一些时间让他玩。一旦孩子开始耍赖哭闹,父母就要告诉孩子等他冷静下来再说。
2.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
就好像孩子是在用正常的语气提出要求似的,父母也像平常那样平静地作出回应:拒绝或者同意他的要求。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3.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
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他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就贬低他,使他产生羞愧感。比如,他把牛奶杯子打碎了,牛奶洒了一地,但是却不承认是他干的,这时候你可以说:“又是牛奶又是玻璃碎片儿,太难收拾了。”然后请他帮助你打扫干净。这样,他就会觉得别人能够理解他,将来就不会害怕说出事实真相了。
五、5岁大的孩子
1.拓宽孩子的视角。
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2.制定并尝试一种行为管理体系。
比如,每天早上把画的三张笑脸贴在墙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就把笑脸变成苦脸,并注明犯规行为是什么。一旦3个笑脸都变成苦脸,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惩罚了。如果一天下来哪怕还剩了一个笑脸,也要给孩子一些鼓励。
3.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比如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间里不允许玩玩具了。
与其在开始发脾气采取措施去阻止,不如采取以下方法防患于未然:
一、避免可能使脾气爆发的突发状况产生,设法使日常活动保持一致性和规律性。活动日程有变化时,给孩子一个5分钟的缓冲与调适过程。
二、在出门之前请确保孩子吃饱睡好,这样孩子不易因小的挑衅行为而发脾气。收好那些对孩子难以抵挡的诱惑,如不要近晚餐时在厨房柜台上放置巧克力,这样可以避免触发战争。
三、让宝宝有一点点的控制权。如让孩子自已选择要带什么书到车子里,或者选择想要吃什么午餐。这些小的选择对父母来说不会有太大区别,但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他们自已能在某些程度上控制自已的生活。
四、做些小让步。有时候父母可以做些小小的让步,尤其是仅仅涉及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时,如与其听孩子尖叫30分钟,父母也可以选择让孩子多看15分钟电视。
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易于转移。当孩子的小脸开始变红、扭曲变形、愤怒之情已然摆在脸上时,要不失时机地赶紧打开一本书或提议一起走到附近的公园去玩,避免愤怒继续聚集、升级,而导致不可收恰的脾气大暴发。有时候幽默是最好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扮一个鬼脸、说一个笑话或发起一场枕头战,也许就能让孩子忘记导致他生气的事情。
六、教导孩子与挫折打交道的其他方式。大一些的孩子开始懂事、说话,尽可能提醒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愤怒,而不是尖叫。
七、当孩子做对时要及时赞美她。当他对平时容易生气的事情仍然能保持冷静时,要赶紧告诉他:宝贝,你太棒了,真是妈妈的好宝贝。
八、如果他们到了4岁坏脾气不但没好转,反而变得越来越糟糕,并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时,那就是到了打电话给儿科医生的时候了。
要知道,宝宝难以遏制的怒气也会使他自己害怕;一定要保证他不伤害到自己、别人、任何东西等。如果他发完脾气,发现自己做过撞头、抓你的脸、打碎花瓶等事情,就会把这些破坏看作是自己可怕力量的证明,以及当他无法控制自己时,你也没有能力控制他并保障他安全的证据。
也许,保证宝宝安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坐在地板上温柔地抱住他。等他安静下来时,他不但会发现自己挨着你,而且还会惊奇地看到所有东西都没有因为他大发脾气而有任何改变。他会慢慢放松,钻进你的臂弯里。他尖利的叫声会降低为呜咽,刚刚还歇斯底里地大声尖叫,自己都叫烦、吓傻的那个暴怒的小妖怪, 现在又变成了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宝宝。现在该安抚他了。
少数宝宝发脾气时不愿意让大人抱着。身体上的束缚不仅让他更加恼火,也会让整件事变得更糟。如果你的宝宝是这样,一定不要逼他就犯。拿走所有他肯定会弄坏的东西,尽量保护他不要伤害自己就行了。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要让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年龄稍大的儿童每天看电视也不要超过2小时。另外,有专家建议,哺乳和进餐期间应关掉电视,不要在婴幼儿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电视机等。还有专家建议,3岁前的儿童每周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2次,每次不超15分钟。做父母的应该加强与婴儿的直接交流。
一般情况下,纠正这种心理偏差,多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于孩子看电视过多的行为,家长可给予适当的批评。心理学认为,给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都是极为重要的,表扬可以使孩子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评又可以适当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使儿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负疚,从而改正错误。但是,家长一定要掌握批评的方法,不能靠打骂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后果报复”,即如果孩子电视看得过多,家长可以禁止或减少他们看电视,以此来矫正他们孤独、不与人交流等性格缺陷。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多为孩子提供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的机会。
2、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着电视,并利用这种机会与孩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同时还为孩子提供了与人交流、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当然,家长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看电视,但我想,只要您能隔叁差五地抽点儿时间陪孩子看电视,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利用餐问、睡前的时间多和孩子交谈,尤其要和孩子谈谈电视节目。患有电视孤独症的孩子,注意力几乎都在电视上,这是家长打开孩子的“话闸子”的主要契机。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来与之交谈,以避免他们因看多了电视而影响语言的发展,使孩子不致于患有自言自语、语言单调等疾病。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使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4、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就打开电视机,借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推给电视去“代管”,使两代人之间出现情感距离,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精戏、散步、逛公园,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明白:除了电视,世界上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
5、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长每天都迷在电视上,要看到“再见”为止,很难想象孩子能经得住诱惑。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1)看电视可以发展宝宝的感知能力,培养注意力,防止怯生。
(2)看电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3)电视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4)看电视开发儿童大脑。
(1)对孩子视力有害,造成斜视。
(2)产生近视,散光等其他眼睛损伤。
(3)长期看电视会出现“电视自闭症”。
(4)电视可能会造成儿童肥胖。
(5)电视可能会使儿童心律失常症。
(1)一忌时间过长
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为好。
(2)二忌距离过近
一般来说,看电视时,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离电视机2.5~4米处为宜。
(3)三忌音量过高
长时间在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仅容易使听觉的感受性降低,而且容易导致视觉等感受性的下降。
(4)四忌光线过暗
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5)五忌坐姿不正
看电视时坐姿不正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6)六忌饭后即看
饭后,让孩子轻微活动一会儿后,再看电视为宜。
(7)七忌边吃边看
边看电视边吃东西,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如此,还易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8)八忌看武打凶杀内容的电视
常常看武打凶杀片,不仅容易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影响身心健康发育,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好奇心,进行模仿。
(9)九忌患电视孤独症
儿童如果迷恋上看电视,只对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性格变得孤独,严重的可出现反常的心理状态。
(10)十忌让孩子躺着看电视
躺着看电视易引起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造成眼睛散光等疾病,还会引起失眠、神经衰弱和腰背酸痛等不良后果。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适当注意看电视的保健卫生:
(1)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
(2)看电视应距电视机一米半以上,电视机屏幕中心高度与眼的水平线一致,以免眼睛易发生疲劳。
(3)电视机的亮度应适度。
过亮对眼睛的刺激太大,暗也使眼睛疲劳,最好室内安装一个辅助光源(8瓦以内),与电视屏幕相对应。
(4)注意音量。
音量调节应以人的听觉来衡量,声音太大,易失真,产生噪音;幼儿听觉官娇嫩,其功能不在不断完善过程,任何微小的不良刺激都会带来危险,会影响听觉之正常发展;音量过大,会降低孩子听觉;长期听过大音响,可形成重听的毛病。
(5)看电视后要洗脸。
电视机开启后,机内电子流对荧屏不断轰击,使荧光屏表面产生静电荷,静电荷对空气中有吸引作用。据检测:荧光屏周围的灰尘中通常有大量微生物的变态粒子,如此灰尘常久附在人体皮肤上,有损皮肤,故看电视后给孩子洗脸,可保护面部皮肤。
A、局部按摩、热敷缓解生长痛
“生长痛”属于肌肉性疼痛,出现“生长痛”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疼痛发作时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为孩子作局部按摩、热敷,帮助减轻疼痛程度,使小孩的心理得到关怀和安全感。具体方法如下:
1、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让宝宝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宝宝。对待病宝宝要比平时更加的温柔体贴,因为爸妈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有时甚至比药物还有效。
2、局部热敷、按摩
爸爸妈妈可用热毛巾对宝宝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这样能缓和孩子的紧张情绪,从而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觉。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让宝宝在温柔的抚摸下入睡。
3、减少剧烈运动
生长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宝宝的活动,但如果疼痛比较厉害时,应该注意让宝宝多多休息,让肌肉放松,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4、补充营养素
应该让宝宝多摄取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而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B、生长痛的食疗保健
二藤膏
组方:鸡血藤、首乌藤各25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鸡血藤、首乌藤加水煎两次(每次半小时),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入等量蜂蜜,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
功用:养血通络,温筋止痛。
山药蹄筋汤
组方:山药250克,猪蹄筋(其他动物蹄筋也可以)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蹄筋泡软、洗净、切段,加清水适量炖沸,调入山药及调料,文火炖熟服食。
功用:养肝益肾,通络温筋。
养肝益筋冲剂
组方:杜仲、川断各50克,蔗糖适量,鸡血藤100克。
制法:将杜仲、川断、鸡血藤加水煎两次(每次半小时),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兑入蔗糖适量,做成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通筋止痛。
1、骨骼生长迅速
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因而产生牵拉痛。
2、代谢产物堆积
过度活动,或发育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造成肌肉酸痛。
3、胫骨内弯
学步时小腿胫骨较弯曲,人体代偿性地出现一定程度膝关节外翻。随身体生长,少数幼儿没有得到及时矫正,为保持关节稳定,腿部肌肉常保持紧张状态便出现疼痛。
1、多为下肢疼痛
生长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一侧疼痛的。
2、多为肌肉性疼痛
生长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的现象。
3、疼痛多发于夜间
生长痛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在晚上发生。但是不要忽略了白天。白天时由于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等到夜里身心都已放松下来,准备要好好休息时,“疼痛”的症状就会让孩子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
现在的父母虽然非常重视孩子的健康,但侧重点还是放在饮食和保健品上,特别是为了防止孩子生病,父母总希望买些牛初乳之类的保健品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而运动,作为增强孩子抗病能力的最佳方法一直被父母忽视着。其实,多做运动不仅为孩子的健康增加了重重的砝码,它还对孩子增强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有帮助。
1、运动能强化孩子肌体的功能
强化心脏: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身体的大肌肉群,使心脏持续加速跳动几分钟。通过一次次的有氧运动,氧气被输送到肌肉。结果是,心脏变得更加强壮,做事时更有效率,不会很容易就感到疲劳。
增强肌肉: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这样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
增加柔韧性:柔韧性越好的人就越不容易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拉伤肌肉或扭伤关节的问题。而生活中有许多休闲运动都对提高柔韧性有帮助,比如:武术、跳舞等等。
2、锻炼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诸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体重对于儿童很重要。要做到这两点可通过摄入能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平衡饮食与通过经常锻炼以消耗多余热量相结合来达到。
3、锻炼使孩子更愉快、更兴奋。这是由于锻炼时体内能分泌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比幼儿阶段更完善了,因此,选择的运动项目和范围也更为广泛。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呢?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1、 提高速度能力:可选择跑、骑儿童车等项目。
2、 增强耐力能力:可选择长时间跑的游戏、游泳、郊游、跳绳等练习。
3、 增加力量能力:可选择跳、投等练习。
4、 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可选择跳舞、打秋千、拍球等游戏。
5、 提高柔韧能力:可选择体操、按压等练习。
划伤——主要步骤:止血
头部划伤:要去医院
建议:由于血和头发往往粘连在一起,伤口的清洁和处理比较复杂,所以最好让医生来进行专业处理。父母可以用干净的抹布或纸巾,用力压住伤口,减少新的出血,同时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等待医生对伤口进行处理。
其它部位的划伤:自行处理
对于头部以外的其它部位的划伤,父母基本上可以在家自行处理。如果可能的话,建议使用深色的毛巾,这样可以减少鲜红的血色给父母和孩子带来的紧张感。用毛巾包几块冰,压在伤口处冷敷,可以达到止血、镇痛的效果。
止血后,用冷水和肥皂将伤口清洗干净。切勿用热水,因为热水会加速血液流动,刺激出血。不要使用外用酒精或过氧化氢刺激伤口,这些消毒剂会杀死伤口愈合所必要的新细胞。另外,不要使用抗生素药膏,这类药物会影响伤口愈合速度。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可贴,以减少伤口与细菌和脏东西的接触。
避免一个常犯的错误——反复拿开毛巾查看伤口的情况
冷毛巾必须稳固而轻柔地压在伤口上至少5分钟,切勿经常将毛巾拿开查看伤口。5分钟后,如果伤口仍有出血,可以将按压时间延长5分钟。95%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都可以止血。
需要送医院的情况
若用以上方法10分钟后仍流血不止,或者发现伤口脉动性出血—每隔片刻伤口都会有新的血液流出,就意味着伤口可能伤及动脉血管,应该立刻将孩子送至医院接受伤口缝合手术。
扎伤——主要步骤:冲洗伤口
冲洗伤口
扎伤由于创口很小,非常容易被忽视,却最容易受感染。尖物刺入身体的时候会带入细菌和污垢,然后这些小东西就会潜伏在体内伺机作乱。为避免感染,应尽快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切勿使用已经开封的瓶装水,特别是被阳光直射过的饮用水,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细菌。
避免感染
处理扎伤,不需要绷带或者抗菌素药膏,由于伤口面积小而且深入肌肤,这两种东西都不管用。受伤后头一两天,应每天早、晚检查伤口变化,观察有无感染:
·浑浊状水泡——脓疱病的症状,这是非常常见的皮肤感染,局部使用外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出现红斑,患处发热、疼痛,并可能伴有低烧—蜂窝组织炎的症状,须服用口服抗生素;
·粟粒疹—呈肿块状,通常由葡萄状球菌引起。不必过分惊慌,因为儿童葡萄状球菌感染通常非常容易治愈。
擦伤——主要步骤:涂抹药膏
孩子不慎跌倒在粗糙的路面,膝盖、肘关节容易造成擦伤。这时候应该立刻用抗生素药膏涂抹在患处以保护外露的内层皮肤。父母可以选择外用消炎软膏在创口处涂抹薄薄的一层即可,不需要用创可贴或绷带固定。
如果在清洗伤口过程中,患处表面发生软化浑浊,妈妈可以不必担心,那些软化物质主要由纤维蛋白和凝结物质构成,有助于伤口结痂,促进愈合。连续使用抗生素药膏2-3天,直到擦伤处出现红黑色或黑色硬痂为止。
淤伤——主要步骤:冷敷
最让父母害怕的淤伤就是孩子脑袋上撞出的大包,我们总是禁不住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大脑损伤呢?其实,事实往往没有那么严重。专家指出,因为头部震荡造成失去意识长达5分钟或5分钟以上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在CT扫描中被发现有异常。而在这5%中,只有10%属于严重伤害,其余绝大多数基本都可治愈。当然,淤伤也需要引起父母足够重视,因为那是皮下组织出血的外观表现。冷敷可以达到镇痛消肿的效果。
具体方式:冷敷20分钟,停20分钟,反复进行2~3小时。将患处适当抬高也有利于消肿,因此如果伤在腿、脚处,可以用枕头将腿、脚垫起来。
什么时候必须看医生
如果孩子号啕大哭,在你怀里不停挣扎,使你无法看清伤口的情况,应该立刻上医院,因为伤口中可能混进了碎片或者玻璃之类的杂物。同时,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必须在6小时之内找医生诊断:
·伤口长达5厘米以上;
·面部划伤(除非伤口非常浅,而且长度不超过2厘米);
·关节划伤,伤口在运动中容易开裂;
·伤口深至脂肪层,神经细胞和肌腱也可能被损伤;
·伤口出现缺损,轻轻拉住两侧的皮肤,如伤口向你咧开了嘴”,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是否需要接受缝针或绑蝴蝶绷带。
1、为宝宝制定锻炼计划,不能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最好咨询一下医生。
2、热身运动很重要,这也是避免孩子在运动时受伤的最好办法。因此,在运动前,鼓励孩子先做会儿前后拉伸动作,以增加柔韧性,预防肌肉拉伤。
3、购置防护用品,如骑车时使用头盔,单排轮滑时佩带护膝和护肘。
4、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疼痛、眩晕、头晕或极度疲劳等症状,应及时终止运动进行。
儿童体检重在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异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个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很多家长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是以保健为主,3岁以后的孩子是以教育为主,以为保健的问题不重要了。其实,孩子到了幼儿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才能发现。特别是对三至四岁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1.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符合正常指标。
2.发现体格发育异常时,可以及时查明原因,进地矫正或治疗。
3.早期发现儿童的生理陷和某些疾病,以便及时进行矫治,如眼的弱视力,耳的听和低下,只有尽早发现,才能尽快治疗,又如语言不清和口吃”等,越早纠正,效果越好。
4.发现智力缺陷,可及早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与教育。如果仅是由于环境影响或教育不当引起的智力低下(轻度),可让孩子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共同生活,给以适当的辅导,就能很快与正常儿童不相上下。
3至6岁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与感觉、视觉、听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儿童体检中,视、听的检查是特别重要的,检查视力、听力是否正常,同时还要测验其对物品、颜色,视听的识别能力。
儿童体检重在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体格和智力发育异常。儿童体检有几个特有的项目与重点,像铅含量、微量元素、骨龄、智力水平、听力检测等等。
重点1:铅含量
铅是人体唯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影响着智力和骨骼的发育,造成消化不良、贫血,破坏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使人体内有0.01微克铅的存在,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铅测定是儿童体检的重中之重。
重点2:血色素
贫血的孩子往往比同龄正常孩子矮2~10厘米,原因多半是缺铁。缺铁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影响认知能力,造成孩子行为怪异、多动。
重点3:锌、钙、镁
体内的锌低于正常1/2水平的孩子有80%存在严重发育迟缓,因此,孩子要想长高,锌的摄入量很重要。钙、镁也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相辅相成促进发育。钙缺乏、高血钙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因此,钙不能随便补充,必须检测后遵照医嘱补充。
重点4:骨龄测定
主要是根据X光片分析孩子的身高潜力和发展。据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出现骨龄发育提前趋势,会严重影响他的身高、体型,致使他16岁就不再长个儿。因此,体检时骨龄测定也必不可少。
给孩子做了全面健康体检之后,医生和家长可以根据体检结果对孩子的疾病和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1、补种疫苗。疫苗接种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一旦上学这方面往往被忽视,有些疫苗需要打加强针。比如:通过检查,可以确定孩子体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是否下降,如果下降便需补种。
2、弱视治疗不能错过关键期。孩子弱视的治疗必须在低龄,如果错过治疗的关键期将无法挽回,而父母很难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弱视,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3、脊柱侧弯早期可用非手术疗法。脊柱侧弯是儿童常见病,如果发现早可采取非手术疗法,可减少孩子的痛苦。
4、肥胖儿体重控制应从早期开始。现在家长都知道孩子太胖了不好,可是孩子怎样才算超重,如何把孩子体重降下来,还是需要医生来指导的。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减肥与成人减肥不太一样,不过,小胖墩儿还是越小进行干预越好,因为肥胖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
5、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体检可以发现问题儿童”的问题所在,对那些只是有些心理苗头的孩子通过心理咨询与沟通,还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
1、体检当天早上不要进食进水,所以家长最好随身携带一些食物,在抽血化验肝功能结束后让孩子进食。
2、抽血是宝宝们在体检中要过的最大一关,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其注意力;
3、因为现在这个同龄的小朋友比较多,需要多次排队,建议去两个大人,一个负责排队,一个负责陪宝宝玩。(因为人很多,里面的空气不好,最好能有个人带宝宝去通风点的地方玩);
最后,给需要的宝宝妈妈们列出详细的排队”名单,四次排队分别是:
1、排队取病历卡和各种化验的单据;
2、排队付费(一般体检费为97元,如果加血型的再另加8元,现在有的幼儿园要求验血型);
3、排队抽血;
4、排队做体检(量身高,称体重和测听力)
1、每天保证20—40分钟的纵向运动。
要长高,首先是要运动,运动是孩子长高的法宝之一。运动必须从小就抓,在婴儿期就抓,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同时,运动的类型也要有所选择,纵向运动对孩子长高很有好处。例如跳高、篮球、向上跳跃等,肢体延伸类的运动对孩子长高也有好处,例如游泳等。举重等运动则对孩子的长高没有好处。
运动时间也必须控制,要注意适量。爸妈必须督促孩子每天至少有20—40分钟的有效运动时间,以孩子出汗、发热、面色红润为宜。
能够促进身高增长的运动有:引体向上、篮球、排球、跳跃、跳绳、踢毽子和游泳。
2、半饥饿状态反而容易长高。
在饮食方面必须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营养。孩子长高有两个关键期,婴儿期和青春期。要保证孩子每天都有均衡的营养摄入,特别要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因为蛋白质缺乏会直接影响身高增长;因此,每天至少要保证喝200毫升牛奶,吃1个鸡蛋以及适量的各种肉类、谷类和水果蔬菜。零食尽量少吃,饮料、奶油蛋糕、巧克力等等能不吃尽量不吃。
另外,在半饥饿状态下,人的生长激素分泌得更多,更能促进身高发育。所以爸妈不要老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填鸭式地喂孩子,不停地给他吃零食,这样对长高和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3、关灯睡觉,睡眠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条件,发育期的孩子应早睡、早起,有充分的8—10小时的睡眠,使体内生长激素和其他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处于最佳的分泌和发挥功能的状态。
另外,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灯,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骚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以成眠,睡眠质量不好,对孩子的骨骼生长非常不利。
1、有利于长高的运动:排球、篮球、足球、芭蕾、健美操、伸展体操、跳绳、慢跑。
2、不利于长高的运动:举重、负重练习、过度运动、消耗过大的运动(马拉松等)。
长高的体操增高体操
归纳起来有12个字:热身、行走、跑步、伸拉、垂吊,跳跃。
(1)热身:身体保持正直,然后上体前倾,双臂伸直用力向后上方挥动。
(2)行走:大幅度摆臂,有力地向前走。
(3)跑步:先小步跑,同时双手放在肩上,双臂屈肘向前转动;然后快速跑跳25—50米。重复4—6次,每次之间稍事休息。
(4)伸拉:踮起脚后跟,双臂伸直向上伸拉,然后向各方向伸拉。重复6—8次,中间稍事休息。
(5)垂吊:双手紧握单杠,使身体悬空下垂,下垂时以脚尖能轻轻接触地面为佳,然后做引体向上动作。男孩每天可做10—15次。女孩每天可做2—5次。
(6)跳跃:双脚跳跃用手摸树枝、篮球架、天花板等。10次为一组,每次向上跳跃5—7秒钟,每组间隔4—5分钟。要尽量使身体处于最大程度的伸展状态。
注意事项:认真做好热身运动。循序渐进,可先选择部分练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全套练习。从一开始就要注意按照规定数量做好动作。不可随心所欲。每做完一节操,要稍事休息,让呼吸平稳、肢体充分放松。做完全套操后,平躺在地板上,绷紧背部和臀部肌肉,腰略挺。每周做操不少于3—4次,持之以恒,必有佳效。
1、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满4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因为4-8个月时是婴儿形成吞咽固体物所需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吃东西,这种吃的技能是后天才学会的,如果4个月之后还没有添加辅食,婴儿就很难学会从进食液体食物到一半固体食物到全部固体食物的过渡,不能及时完成这种过渡,吃固体食物就不能下咽,容易呕吐,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什么都要吃,食物尽量多样化
人们习惯给食物定性,热、寒、温、滞等,结果很多食物似乎都不太适合婴儿。从营养心理学上讲,如果婴儿时期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到了儿童期,出现偏食、挑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所以,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尤其在婴幼儿期,尽量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不但能保证营养供应全面,而且能防止以后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儿童期---每年增高5-7厘米,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在儿童期,3岁以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到底是5厘米还是7厘米则取决于遗传、环境、营养等综合因素。所以,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测量。
一、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骨细胞的增生和肌肉、脏器的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越快,则越需要补充蛋白质,鱼、虾、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应注意多补充。
二、供给维生素和纤维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A、B、C,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动物肝、肾、鸡蛋特别是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应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
三、增加矿物质。人体的长高,决定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长骨的增长与身高最为密切。也就是说,只有长骨中骺软骨细胞的不断生长,人体才会长高,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另外,要到户外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机会,以利于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使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从而保证骨骼的健康成长。
四、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也是使人体长高的“营养素”。常言说:人在睡中长。由于睡眠不仅可消除疲劳,而且在人体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比平时旺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长高。因此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五、参加体育锻炼。
应多参加适宜长高和健脑的活动,例如跳绳、踢毽、跳皮筋、艺术体操和各种球类活动等,也可以通过增高产品的辅助治疗与运动有机的结合实现增高的最佳疗效。
在3—6岁的儿童期,除营养、运动外,睡眠也很重要。3岁以后的孩子精力旺盛,睡眠时间比婴幼儿期要短,每天不午睡,睡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所以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孩子要长高个儿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生长激素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泌的有它的分泌高峰,生长激素一般在晚上10点以后特别是到11、12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处于深睡眠的状态,生长激素就会达到很好的分泌高峰,比白天的时候分泌量要多达5—7倍。
尽管孩子精力很旺盛,我们一定要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好晚上21点洗漱,为上床做准备工作,21:30之前上床睡觉,21:30—22点之间最好能睡着。孩子经过一个小时的熟睡状态到23点、24点生长激素也到了分泌高峰,这样对于孩子长高个有一定促进。
长高对于个人来说,几乎是没有感觉的。因为它主要是成骨细胞在不断的分泌骨基质,这样骨头就会不断的变长,但这只是很轻微的改变,可能每天有几个微米或者零点几个毫米,所以是感觉不到的。
1、揉腹:爸妈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2、捏脊: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3、搓脊柱:爸妈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4、按压百会穴: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5、推三关: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6、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7、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以补肾。
1、营养问题: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就会减慢身长增长的速度。维生素D、钙和磷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同时,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是否全面。
2、睡眠: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且随着月龄的增长,要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经常锻炼身体也是增强体质的一个重要方式。
4、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遗传也许是更多父母担心的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除此之外,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孩子要高于南方的孩子。居住在环境、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孩子,平均个儿要高一些。
一、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骨细胞的增生和肌肉、脏器的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越快,则越需要补充蛋白质,鱼、虾、瘦肉、禽蛋、花生、豆制品中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应注意多补充。
二、供给维生素和纤维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A、B、C,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动物肝、肾、鸡蛋特别是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应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
三、增加矿物质。人体的长高,决定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其中下肢长骨的增长与身高最为密切。也就是说,只有长骨中骺软骨细胞的不断生长,人体才会长高,钙、磷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另外,要到户外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机会,以利于体内合成维生素D,促使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从而保证骨骼的健康成长。
四、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也是使人体长高的“营养素”。常言说:人在睡中长。由于睡眠不仅可消除疲劳,而且在人体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比平时旺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长高。因此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五、参加体育锻炼。
应多参加适宜长高和健脑的活动,例如跳绳、踢毽、跳皮筋、艺术体操和各种球类活动等,也可以通过增高产品的辅助治疗与运动有机的结合实现增高的最佳疗效。
在3—6岁的儿童期,除营养、运动外,睡眠也很重要。3岁以后的孩子精力旺盛,睡眠时间比婴幼儿期要短,每天不午睡,睡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所以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孩子要长高个儿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生长激素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泌的有它的分泌高峰,生长激素一般在晚上10点以后特别是到11、12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处于深睡眠的状态,生长激素就会达到很好的分泌高峰,比白天的时候分泌量要多达5—7倍。
尽管孩子精力很旺盛,我们一定要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好晚上21点洗漱,为上床做准备工作,21:30之前上床睡觉,21:30—22点之间最好能睡着。孩子经过一个小时的熟睡状态到23点、24点生长激素也到了分泌高峰,这样对于孩子长高个有一定促进。
1、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满4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因为4-8个月时是婴儿形成吞咽固体物所需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吃东西,这种吃的技能是后天才学会的,如果4个月之后还没有添加辅食,婴儿就很难学会从进食液体食物到一半固体食物到全部固体食物的过渡,不能及时完成这种过渡,吃固体食物就不能下咽,容易呕吐,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什么都要吃,食物尽量多样化
人们习惯给食物定性,热、寒、温、滞等,结果很多食物似乎都不太适合婴儿。从营养心理学上讲,如果婴儿时期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到了儿童期,出现偏食、挑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所以,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尤其在婴幼儿期,尽量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不但能保证营养供应全面,而且能防止以后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儿童期---每年增高5-7厘米,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在儿童期,3岁以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到底是5厘米还是7厘米则取决于遗传、环境、营养等综合因素。所以,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测量。
1、奶制品
奶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理想食品。每100克牛奶含热能70.5千卡,蛋白质3.4克,脂肪3.7克。维生素B2、维生素A等。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消化率在98%以上。100克牛奶中钙含量有125毫克。且容易吸收。是人体钙质最好的来源。建议多吃奶酪、酸奶,注意不要用含乳饮料代替牛奶。因为含乳饮料主要成分是水。
2、豆制品
大豆是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农作物。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大豆除甲硫氨酸较少外。其余均较丰富。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这种氨基酸含量较充足、组成又较全面的蛋白质。叫做优质蛋白质。尤其是大豆含钙丰富。是人体钙的一个重要来源。
3、动物性食品
蛋、肉、鱼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备。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丰富,宜多吃。
1、如果要增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有时候睡觉的时候腿可能会蹬的一下,那便是增长的预告。
2、饮食方面,饮料可以选择牛奶,好处是补钙。食物推荐蛋白质高的肉类。当然营养均衡也很重要。吃饭不可以挑食。
3、晒太阳,能够补充身体里的钙物质,有助于长身高。
4、运动。首选需要跳跃的运动。如篮球等,每新的一天,人的关节处会有一种物质。经过一天的磨合,将会消耗,通过运动将此消耗降到了最低。使得睡眠时候将其稳固吸收到骨骼中。如果是女生推荐打羽毛球。
5、身高有一半是一定的遗传因素导致的,当然还有一半是靠后天的努力。
1、不要错过生长快速期:大多数中国汉族儿童的身高突增高峰为女童12岁左右、男童14岁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在11—13岁之间,男童为13—15岁之间。为了让孩子长得高一些,家长尤其应注意孩子在生长快速期的营养、运动等问题。
2、应注重营养补充:营养是儿童体格生长的关键。体格正常生长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主要是肉、蛋、豆及豆类食物。骨的形成还需要足够量的钙、磷及微量的锰和铁。钙的摄入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时,会造成骨矿化不足,维生素A缺乏会使骨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这些都会影响骨的生长。
3、重视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有益于人体长高。体育锻炼应尽量选择拉单杠、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均有助于孩子身体长高。
4、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熟睡状态下,每天晚上10—12点和清晨5点左右,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因此儿童应在晚上9点前入睡,早上6:30或7:00以后起床,以保证生长激素更好地分泌。
从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来说,人体的每一个关节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长期超过这一范围的高强度活动往往会给关节带来近期或远期的损害。如果急于求成、强度过大或者难度过高,加之错误姿势,就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如肌肉韧带拉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炎症、神经痛等都是常见的“瑜伽病”。由此可见,练瑜伽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柔韧、平衡和力量素质,一定要遵循量力而行的运动原则。
练瑜伽拉筋能增强腰骨和关节的柔韧性,有一定好处。但小朋友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练习不当更容易造成损伤并留下后遗症。总的来说,不建议小朋友练瑜伽增高。
身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与环境两大方面。其中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最大,可占到70%左右。环境因素则包括营养、睡眠、运动、疾病和环境污染等诸多方面。概括起来说,遗传、睡眠、营养和运动是影响身高的四大主要因素。
有利于长高的运动:排球、篮球、足球、芭蕾、健美操、伸展体操、跳绳、慢跑。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套具体的增高体操:
增高体操归纳起来有12个字:热身、行走、跑步、伸拉、垂吊,跳跃
1、热身:身体保持正直,然后上体前倾,双臂伸直用力向后上方挥动。
2、行走:大幅度摆臂,有力地向前走。
3、跑步:先小步跑,同时双手放在肩上,双臂屈肘向前转动;然后快速跑跳25-50米。重复4-6次,每次之间稍事休息。
4、伸拉:踮起脚后跟,双臂伸直向上伸拉,然后向各方向伸拉。重复6-8次,中间稍事休息。
5、垂吊:双手紧握单杠,使身体悬空下垂,下垂时以脚尖能轻轻接触地面为佳,然后做引体向上动作。男孩每天可做10~15次。女孩每天可做2~5次。
在练习悬垂法一段时间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垂增量,方法是先悬垂20秒钟,然后双腿各系上5千克的沙袋,再悬垂20秒钟;这之后,用皮带固定在单杠上,悬垂15秒钟,之后穿上10千克重的铁砂背心,再悬垂15秒钟。不过,时间和重量不是绝对的,可因人而异。
6、跳跃:双脚跳跃用手摸树枝、篮球架、天花板等。
小孩不能盲目应用增高药的,多数是没有效果的,如果孩子生长比较慢,可以先检查生长素水平,有生长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可以用生长素治疗,平时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多运动,尤其是跑步,跳绳,游泳等运动,对增高有好处,
其实,孩子矮小在现在已经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家长一定要重视。首先,要关心孩子的发育,发现孩子明显矮于同龄儿童,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拍片、骨龄拍片、甲状腺功能测定、染色体检查等。查明矮小的病因后,根据其原因在专科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一定不能乱求医、乱用增高药。
目前市面上没有疗效确定的增高药物,也没有真正具有增高作用的保健食品,某些宣称具有增高作用的产品里多数非法添加了性激素。若家长认为宝宝身材矮小,应咨询矮小症的专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切忌乱买增高药。
另外,身高与遗传、内分泌、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据测定一个人早晨和晚上的身高也不一样,而且总是早上刚起床时身高略高,能差0.5—1.5 厘米左右。这是因为人的脊柱的椎骨之间都由椎间盘相连接。
孩子正是成长发育期,没必要吃什么增高药,只需要合理搭配膳食,多吃含钙丰富的东西即可,譬如多喝骨头汤,多做运动。再者像增高药这类,个人生理机能不同,吸收也不同,效果甚微,并会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
身高主要由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决定。后天因素中主要与营养和锻炼有关,尤其是青春期生长发育很快。这时应多食蛋白质(鱼、肉、豆、蛋、奶)、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另外加强锻炼,多做弹跳运动如篮球,可使下肢肌肉、骨骼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使骨骼迅速生长。
儿童床垫是指科学的根据儿童骨骼发育特点,针对儿童不断成长的“S”型脊椎,分为1-5-7岁、8-10岁、11-13岁、14-18岁四个成长阶段进行有效支撑,对儿童在成长期生长快、易变形的脊椎起到有效辅助及矫正,是适合儿童成长需求的床垫。
1、有针对性儿童床垫是针对儿童1-5-7岁、8-10岁、11-13岁、14-18岁四个成长阶段脊椎结构特征而研发的
2、专门性儿童床垫是指专门为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而研发的
3、安全环保由于儿童的身体与脑细胞都在成长,因此一旦睡眠不好就会影响生长荷尔蒙,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免疫力。所以与普通床垫相比,儿童床垫的安全要求较高,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安全,儿童床垫面布要确保使用100%纯棉,内部胶水也必须使用环保胶水。
4、不会过硬或者过软儿童床垫根据儿童骨骼发育特点研发,应做到贴合儿童身型,有效支撑其身体,防止青少年脊椎变形,令孩子四肢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儿童健康发育。
5、区别于成人床垫儿童和成年人在睡眠习惯上有很大区别,比如他们生性好动,比如他们的骨骼发育还没有定形,这些都是需要在床垫设计中考虑到的,而成人床垫则无需考虑这些因素。
太软的床垫,睡起来虽然舒服但容易陷落,翻身困难;而太硬的床垫则不能适当地承托身体各部位,反而对脊椎形成更严重的慢性伤害,特别是正在发育的孩子,一旦脊椎受损,不但影响长个和形体美观,甚至还会影响内部脏器的发育。
脊椎从侧面看,是一个微S型,对人体脊椎的支撑仅仅靠有硬度的木板还不足以达到。儿童的睡眠习惯是平躺的较多,平躺时孩子的腹部会对凹入的腰椎造成压力,腰椎向下受力,而硬木板床并不能对凹入的腰部提供支撑力,身体上部的胸椎及颈椎自然而然就会向前倾斜,影响脊椎发育。如果要保证床垫对整个S型构成有效的支撑,就要保证床垫能在臀部和背部贴合下凹,在腰部和颈部上凸给力。该硬的地方硬,能软的地方软。
理想床垫,应该是由柔软的上、下层和结实、牢固而富有弹性的中间层组成。一方面,中间层可以给孩子的身体以必需的支撑,而另一方面,当它受到由体重产生的压力又可以传递给柔软的下层,从而托起孩子的身体,而不致发生脊柱畸形。
在购买床垫时可以让孩子试躺,让孩子躺在上面感受一下。以习惯的睡姿躺下,看看床垫是否对孩子的肩部、腰部和臀部都能提供足够承托,使他的脊柱保持自然的生理中立位。侧卧时须保持脊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随肩部和臀部的体形自然变化,仰卧时颈部和腰部需要获得更多承托,避免以上部位过度陷入床垫。
此外,根据身高与体重的差异选床垫,体重较轻者睡较软的床,使肩部、臀部稍微陷入床垫,腰部得到充分支撑。而体重较重的孩子适合睡较硬的床垫,弹簧的力度能给予身体每个部位得到良好支撑。
事实上,除了睡觉的床垫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之外,还有以下这些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情况都会影响孩子长个。
长时间抱孩子:婴儿幼小稚嫩,骨骼可塑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老是把婴儿抱在怀里,就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以致造成肢体变形,甚至脊柱侧弯,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吃得过饱:人体血糖高时,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受抑制。因此吃得过饱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肯定会受影响。
缺乏阳光:生长离不开阳光,人体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的健全发育等。
睡眠不足: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促进孩子生长的最重要的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只有熟睡之后,体内才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