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吐剂】瓜蒂散_三圣散_健康百科_1健康网
中医/方剂百科/涌吐剂
瓜蒂散

  瓜蒂散的方歌方义

  方歌: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调酸苦凑,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方义:本方所治,为痰涎壅滞胸中,或宿食停积上脘之证。痰涎宿食填塞,气机被遏,故胸中痞硬、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为邪气在上之征。治当因势利导,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的理论,采用涌吐痰食法治疗。

  方中瓜蒂味苦,善于涌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昧酸平,能祛湿除烦满,为臣药。君臣配伍,相须相益,酸苦涌泄,增强催吐之力。以豆豉煎汤调服,取其轻清宣泄之性,宣解胸中邪气,利于涌吐,又可安中护胃,使在快吐之中兼顾护胃气。

  瓜蒂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瓜蒌(熟黄)、赤小豆3g。

  用法: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2g,以香豉9g,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者乃止。

  现代用法:将2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3g,用香豉9g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瓜蒂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运用:本方为涌吐法之首要方剂。临床应用以胸膈痞硬,懊憹不安,气上冲喉咽不得息,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为辨证要点。

  瓜蒂散的禁忌

  方中瓜蒂苦寒有毒,易于伤气败胃,非形气俱实者慎用。若食已离胃入肠,痰涎不在胸膈者,均须禁用。

查看详情

三圣散

  三圣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没药(研、一分)、琥珀(研、一分)、干蝎(七枚、全者、炒)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用鹅梨汁半盏,皂角末一钱匕,浓煎汤一合,于梨汁相和调下,须臾吐出涎毒,便能语。

  三圣散的功用主治

  主治:治中风舌强不语。

  三圣散的不同处方

  《儒门事亲》卷十二:三圣散

  【药方名称】三圣散

  【处方】防风90克(去芦),瓜蒂90克(碾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罗子罗过,另放末,将滓炒微黄,次入末一处,同炒黄用),藜芦(去苗及心)7.5克(或1.5~30克)。

  【制法】各为粗末。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治中风闭证,失者闷乱,口眼喎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癫痫,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停于上脘者。

  【用法用量】每服约15克,以韭汁300毫升,先用200毫升,煎三五沸,去韭汁,次人l00毫升,煎至三沸,却将原煎韭汁,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查看详情

救急稀涎散

  救急稀涎散的方歌方义

  方义:方中皂荚开窍祛痰,白矾催吐开闭。二者相合,有开关催吐之功。对中风闭证,痰涎壅盛者,可先用此方吐出痰涎,疏通咽喉,然后对证施治。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皂荚(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白矾30克(通莹透明)。

  用法:上二味,各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每服1.5克,重者2克,温水调灌下。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大攻,过则伤人。

  救急稀涎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开关催吐。

  主治: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痰声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语,但不遗屎,脉象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痹。

  救急稀涎散的禁忌

  中风脱证忌用。

  救急稀涎散的不同处方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救急稀涎散

  【药方名称】救急稀涎散

  【别名】急救稀涎散、稀涎散、稀涎饮、吐痰散

  【处方】猪牙皂角4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1两(光明通莹者)。

  【制法】上为细末,再研为散。

  【功能主治】开关涌吐。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脉滑实者;亦治风痫,喉痹。

  【用法用量】急救稀涎散(《附广肘后方》卷三)、稀涎散(《本事》卷一)、稀涎饮(《岭南卫生方》卷中)、吐痰散(《点点经》卷二)。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经》曰:病发于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治不与疏风补虚,而先吐其痰涎。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故以为君;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故以为使,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

  2.《方剂学》:本方偏于化痰开窍,而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善能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化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从口中吐出。对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机,妨碍呼吸者,先以本方催吐,使其痰稀涎出,咽喉疏通便止,然后续进他药,随证调治。

  【摘录】《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查看详情

盐汤探吐方

  盐汤探吐方的方歌方义

  方歌:盐汤探吐千金方,干霍乱证宜急尝,宿食填脘气机阻,运用及时效最良。

  方义:本方主治宿食不消或干霍乱之证,乃由宿食或秽浊之气中阻,气机闭塞上下不通所致治宜因势利导,涌而吐之。方以盐汤极咸之味,激起呕吐,以开通气机,并使宿食随吐而出,这样气机得以调畅,则塞者可通,胀痛可止。食盐咸,甘辛寒,咸润下,故通大小便,咸走血而寒胜热,故治目赤痈肿;血热,咸补心,故治心虚;咸入肾而走骨,故坚筋骨,治骨病齿痛;咸润燥而辛泄肺,故治痰饮喘逆;咸软坚,故治结核积聚,又能涌吐。

  《神农本草经》曾言“大盐,令人吐”,令病邪从吐而解,塞者可通,诸症可愈。《金匮要略》亦早有盐汤吐法,以盐一升,水三升,煮令盐消,分三服。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腹后当吐出食,便瘥。至于干霍乱亦属气机不利,上下不通,腹中大痛,服此汤吐之,则气机可通,腹痛可止。因盐汤涌吐之力较缓,往往须与翔毛或手指探吐,以助药力,故名盐汤探吐方。

  盐汤探吐方的用法用量

  组成:食盐(炒)。

  用法:用极咸盐汤三升,热饮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使尽,不吐更服,吐迄复饮,三吐乃住,静止。

  现代用法:将盐用开水调成饱和盐汤,每服200-300ml,服后探吐,以吐尽宿食为度。

  盐汤探吐方的功用主治

  主治:宿食。饮食停留胃中,脘腹胀疼不舒。或干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

  运用:本方药性平和,使用便利,效果亦佳,为涌吐宿食及干霍乱之良方。以脘腹胀痛不舒,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为证治要点。饱食填胃所致的食厥,肝气郁极所致的气厥,亦可用本方涌吐,以排出宿食,宣畅气机,使气行不郁,升降复常,则厥逆自除。但亦应以吐为度,过之则伤胃气。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